參加市城鎮企業員工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人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實際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以上的,按月計發基本養老金。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員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領養老金條件不同,領取方式不同
針對社保繳費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明確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不影響社會保險待遇。
從領取地點來看,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在當地領取。如果在某地工作但戶口不在當地,必須在當地累計繳費滿10年(全國范圍內須累計滿15年),才能領取當地養老金。如果在每個參保地(非戶籍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要將其養老關系轉移至戶籍所在地才能領取。
基本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的錢分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如果用公式表示,基礎養老金=[(c1 x)÷2]×n×1%,其中c1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為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n為退休時的繳費年限。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簡單來說,就是退休時你的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這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個人賬戶儲存額是多少,取決于你的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二是計發月數怎么算,取決于退休年齡。
工齡越高,養老金越多?
根據調查很多人都希望退休金是可以按照工齡來計算,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大家需要知道一點,工齡只是影響我們養老金待遇的一個小因素,退休后能拿多少退休工資并不完全是由工齡來算的,而是有一個完整的計算公式甚至,跟退休年齡。繳費年份的關系要更大一些。
當然,跟工齡還是有關的,就按照最近的退休金規定,職工退休金是按照工齡發放,一年工齡100塊,10年就是1千塊,大家必須知道一點,并不是你工齡長,你的退休工資就高,所以小編在這里可以明確一點的是,2018年的養老金依然不會按照工齡來發,甚至在未來的幾年也不會。
2018年養老金還會漲嗎?
據了解,目前2018年養老金上調通知還未公布。但近日《經濟參考報》發布了一條消息:多位專家表示,2018年養老金十四連漲幾無懸念。但受經濟增速放緩、老齡化加速等多重因素影響,2018退休養老金漲幅或略低于2017年,約為5%左右。
不管怎么說,養老金上漲總歸是一件好事。雖說養老金上漲幅度比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但有總比沒有好。另外,從2018年2月開始,將施行企業年金制度。如果單位愿意給職工交的話,以后退休會多一份養老金。
2018養老金新政策何時發布?
不過以上都是專家預測,具體還是要以實際的養老金政策為準。據說,2018年養老金上調將分三步走:
第一步,2018年4月前,公布養老金上調比例。
第二步,2018年8月份左右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上調標準。
第三步,2018年9月底前,全國完成養老金上調,并將2018年1月1日起的養老金補發完畢
那么退休后我們要拿什么來養老呢
如果你是自由職業,有必要自己補辦一份,交一年,保一年,費用很低,卻很有必要。有經濟實力的話,也應該配置一些商業保險,比如意外險、重疾險、壽險。它們能幫我們覆蓋掉一些突如其來、花銷巨大的意外支出。當然,經濟實力雄厚的朋友,也可以買一些高端醫療險,也能與社保起到一個良好的補充。
意外來臨時,我們有了保險也就有最基本的抵御能力。不過想要舒適、富足的退休生活,還是要靠工作、理財帶來的財富積累。